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赤县神州什么意思(古往今来,中国为什么被称为“赤县神州”?)

时间:2024-10-05 08:31:42

中国古称“赤县神州”。这称谓是如何来的呢?咱不妨翻翻古籍考察一下其中的渊薮,探讨一下它蕴含的来由。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的辛勤开拓,构筑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华夏文明。这种文明以后逐渐向四至辐射扩大,慢慢地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兴隆与昌盛。

随着地域的扩大,为使疆域位置表达的更加清晰明了,人们把地域的位置分区域命名。夏禹的时候,中华地域被划分为九块,分别叫做: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以后历朝虽略有变动,但都大致保留了这样的格局。所以,古代很长时间中国就称为“九州”,“九州”就代表中国。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载,“......以为儒者而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称为“神州”的人的一番言论,这个人叫邹衍(也称驺衍)。他生活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前的齐国。他这个人博古通今,知道“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在历史上第一次说出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在夏禹时代划为九州,在中国之外,还有大九州,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州。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阴阳家代表、五行创始人。

邹衍为什么会说出这一番言论?据笔者考证,邹衍周游过冀州的燕、赵、魏、卫等许多地方,曾在冀州燕国停留并蒙冤。“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淮南子》)。

他也来到了冀州卫地的宁邑(今之获嘉古时称宁邑)。宁邑属冀州。冀州,古地名,九州之一。具体地讲,它北至阴山,西至太岳,东至辽河,南至大河(黄河)。而卫国宁邑,就在冀州的最南端。

传说中的九州地图

邹衍在宁邑凭吊了牧野大战的古战场,考察了姜子牙祭冢封神的宁邑群冢,对宁邑的古风古貌费尽心思做过一系列的勘察研究。

上古至殷商时期,人们只祭天、祭祖,不知神为何物。后来,因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惨烈,姜子牙在冀州宁邑祭冢封神,民间才慢慢确立了神的具体形象和位置,兴起了祭神的礼仪。神是看不见的,人们却相信它的存在,还要敬奉他,这是由于要废除旧理念,树立新理念,必须要借助一种超人力、超自然、超世俗、且具有巨大威慑力、能整合道德、寄托信仰的精神力量。神道来之天理良心,没有了真正的善恶,也就没有了真正的道德。如果没有道德标准,社会上也就没有行为的准则,社会必乱。于是统治者便将主观追求的精神力量物化,塑造了“神”。神是智慧、正义、力量的化身,是宇宙的造物主,是人们寄希望和托付的目的物。而神的确立,正符合邹衍的精神追求和向往。

邹衍的卫地考察,使他真正弄清了宁邑才是产生神的始发地,是中国神的产生根源。“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后又引申为“地方”之意,邹衍当初就把冀州宁邑暂称为“神州”——意即产生神的地方,是神的发源地,是神的故乡。

后来,他离开了宁邑,左思右想,感觉“神州”称谓博大之至,宁邑只一弹丸之地,太过于狭小,配不上这一名分。但他实在舍不去神州之名,便广扩思路,把黄帝所辖之地统一于“神州”这一名称,把偌大的中国称名为“神州”(即产生神的地方)。可是这样一来,又说明不了“神源出自冀州卫地宁邑”。邹衍思来想去,猛然想起古代炎帝统辖的土地称“赤县”,于是就把“神州”和“赤县”结合在一起,第一次把整个中国九州通称为“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这样,以“县”密藏,隐埋了深沉的思维伏线,既包容了“神源出于宁邑小地方(县)”,又彰显了炎黄疆域之辽阔,蕴涵之深沉。这就是中国称赤县神州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