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第 1 天 | ||
课本页码:P2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
注释: ①迟日:春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 | ||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 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 成对的鸳鸯。 | ||
中心思想: 1. 《绝句》表达对春天的无比喜爱的感情 2.杜甫:唐,被誉为“ 诗 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 史 ”。 与李白合称 “李杜 ”。 3. 《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 花草飘香, 燕子翻飞, 鸳鸯 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 愉、闲适的心情。 |
每日背诵 | 第 2 天 | ||
课本页码:P2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注释: 芦 芽 :芦苇的嫩芽。 河 豚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上:指鱼逆江而上。 | |||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 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
中心思想: 1.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 2.作者(宋苏轼)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 画诗。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 宋八大家”之 一。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 戏水的鸭子、满地萎蒿和 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 喜爱之情。 |
每 日 背 诵 第 3 天 | ||
课本页码:P3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
注释: ☆三衢道中: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诗题意思:在去三 衢山的道路上。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初夏)。 却 山 行 :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阴 :树荫。 不 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 鹂 :黄莺 | ||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 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 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 添了些幽趣。 | ||
中心思想: 1.三衢道中表现了诗人愉悦欣喜的 心情。 2.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 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
每 日 背 诵 第 4 天 | ||
课本页码:P4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2课 燕子(背1-3自然段) 一身乌黑的羽毛, 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 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 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 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 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 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 ||
中心思想: 《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 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 欢欣热爱之 情 。 | ||
按课文理解填空: 作 者 :郑振铎 ☆课文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赞美了生机勃勃、光彩夺目的 春天。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 了 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段话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了 燕子的(外形)。从(羽毛)、 (翅膀)、 (尾巴)三方面描写了燕 子(可爱、活泼)的特点。 |
每 日 背 诵 第 5 天 | ||
课本页码:P6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 3 课 荷 花 ( 背 2 - 4 自 然 段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 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 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 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 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
中心思想: 《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 幅 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 情 感。 |
每 日 背 诵 第 6 天 | ||
课本页码:P14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 ||
注释: 谙 :熟悉。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 ,胜过。 蓝蓝草。 | ||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 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每 日 背 诵 第 7 天 | ||
课本页码:P16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5课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 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
注释: 选 自《韩非子 · 五蠹》。 体 裁 :寓言(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兔走触株:走:跑。 触:撞到。 株 :树桩。 折 :折断。 因 :于是 。 释 :放下。 耒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 :希望。 复 :又,再。 得 :得到。 身:自己。 为:被。 道 理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农 夫 :愚蠢贪婪、不劳而获。 | ||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截树桩。 一天, 一只跑得飞快的 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 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 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 ||
中心思想: 《守株待兔》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 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 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
每 日 背 诵 第 8 天 | ||||
课本页码:P30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 自相矛盾 杞人忧天 | 滥竽充数 刻舟求剑 井底之蛙 |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 ||
译文: (1)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 本事也丢了。 (2)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 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3)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 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4)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 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5)刻舟求剑: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6)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 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7)杞人忧天:总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8)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 浅的人。 (9)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 恐惧。 |
每日背诵 第 9 天 | ||
课本页码:P34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古诗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注释: ◎元日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岁除:一年又过去了。 屠 苏 :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瞳 瞳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 :桃符,也作春联。 除 ,逝去。 | ||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 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 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
中心思想: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燃烧竹子、喝屠苏酒、 迎朝阳、更换桃符 的 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和乐 观自信的思想感情。 |
每 日 背 诵 第 1 0 天 | ||
课本页码:P34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
注释: 清明习俗:扫墓、踏青等 。 纷 纷 :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 杜 牧 :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 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 ||
中心思想: 《清明》这首诗描绘了细雨绵绵、 行人悲伤、寻酒找家、牧童指路几 个情景,表现了诗人心情由悲转喜的 变化。 |
每 日 背 诵 第 1 1 天 | ||
课本页码:P35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注释: ★王维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 评 价 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重阳习俗 :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异 乡 :他乡、外乡。 忆 :想念。 异 :别的,另外的。 逢 :遇到。 佳 节 :美好的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清明、重阳;端午、中秋、七夕、除夕。 ☆跟节日有关的成语:火树银花、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 ||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 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 ||
中心思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远方 的亲人登高、 插茱萸的情景,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 情 。 |
每 日 背 诵 第 1 2 天 | ||
课 本 页 码 :P46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 ||
译文: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 具),即笔、墨、纸、砚。 (2)雅人四好: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 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3)花中君子:梅兰竹菊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 “四君子”。文化的象征,品质分别为傲、幽、坚、淡。 (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 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 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 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 ||
纸的发明(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 ★人们最先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青铜器上,后来刻在竹片 和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后来出现了麻纸,东汉时期蔡伦改 进了造纸术,纸得到大量普及。 |
每 日 背 诵 第 1 3 天 | ||
课本页码:P48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 1 3 课 花 钟 ( 背 第 1 自 然 段 )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 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 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 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 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 ||
中心思想: 《花钟》主要写了作者留心观察后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 时间是不同的,并说明了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和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制 成了“花钟”的事。表现出了作者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善于思考的好 习惯。 | ||
知识拓展: 花: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 关 。 ☆ 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冬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每 日 背 诵 第 1 4 天 | ||
课本页码:P58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 ||
注释: 独 怜 :唯独喜欢。 深 树 :枝叶茂密的树。 横 :指随意飘浮。 | ||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 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
每 日 背 诵 第 1 5 天 | ||
课本页码:P72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18课 童年的水墨画(背诵溪边)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 ||
中心思想: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 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的场面,表现 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
每 日 背 诵 第 1 6 天 | ||
课本页码:P84、P96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日积月累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译文: 指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 改正。 | ||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文: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 ||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 译文: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 ||
(4)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译文: 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译文: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
(6)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译文: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 看到才算是真实的。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 ||
(7)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 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
日 背 诵 第17天 | ||
课本页码:P91-96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第24课 火烧云(背3 - 6自然段)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 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 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 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 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 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转眼就变了, 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 ||
中心思想: 《火烧云》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为我们勾画 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晚霞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 |

每 日 背 诵 第 1 8 天 | ||
课本页码:P115 | 背诵时间: | 熟练程度: |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
注释: 人 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 菲 :盛开的花,泛指花。 尽 :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 :才;刚刚。 长 恨 :常常惋惜。 春 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不知: 岂 料 ,想不到。 转 :反 。 此 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 ||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