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战”起源的背景
1.奠定框架——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确立了以苏、美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实力对比改变: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的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3.矛盾加剧:苏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阻碍。
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目的: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经济):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时间: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1948年开始正式施行。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冷战轨道。影响: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北约、华约的建立
北约的建立:1949年,美、英等西方国家成立了“北约”,性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对抗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的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各国组成“华约”,性质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结果: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华约”的成立标志着苏美两极格局的形成。

四.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朝鲜战争(1950-1953)
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超过“三八线”,侵略朝向民主主义,并向中朝边境推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议。
性质:这是二战以后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2.越南战争(1961-1973)
背景:二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的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过程: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撤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美国从越南脱身)
性质: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五.古巴导弹危机
1.起因: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不利地位。
2.危机: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核战争一触即发。
3.结果: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4.“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表现,说明当时战势优势在美方。

六.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美苏之间的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长期不得安宁。

在均势条件下美苏双方总是寻求各种途径达成妥协。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冷战局面下的两级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冷战”是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德国、朝鲜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都是冷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