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湖北省辖县、市简介---宜城市

时间:2024-12-12 08:47:59


宜城市地图

宜城市是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汉江中游。东界枣阳市、随县,南接钟祥市、荆门市,西邻南漳县,北抵襄阳市。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全市辖鄢城、南营、龙头3个街道和郑集、小河、刘猴、孔湾、流水、板桥店、王集、雷河8个镇。市政府驻鄢城街道中华路28号。


东部属大洪丘陵,西部属荆山边缘丘陵,中部为汉江沿岸冲积平原。汉江自北向南流经中部,东有莺河、西有蛮河注入,构成树枝状水系。有磷、硅石、铝土、大理石、耐火黏土等矿。特产有太山仙米等。焦柳铁路、襄荆高速、207国道、汉江航道纵贯南北,250、306省道过境。名胜古迹、纪念地有楚皇城遗址、郭家岗东周文化遗址、张自忠将军殉难处及同难官兵墓等。


宜城市历史悠久。因境内西部蛮河(又名蛮水)而得名。蛮河古时又名夷水。“夷”“宜”谐音,宜城即夷水城之意,属以水命名的地名。夏朝属于豫州,称为己国,西周时是若、罗、鄢三个封国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楚在此设若、罗、鄢三邑。秦灭楚后在此设己、若、鄢三县,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将鄢县改为宜城县。南朝宋大明元年废宜城县,置华山县,梁改率道县。西魏改华山县为汉南县。唐贞观八年(634)省汉南入率道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率道县为宜城县。


宋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14年属襄阳道,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4年改名自忠县(1940年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宜枣战役中于南瓜店以身殉国)。1949年复为宜城县,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属襄樊市。1994年6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3号)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政府驻地由北街迁往中华路28号。由襄樊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