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员工离职,要一分为二的看。用人单位没有离职没有流动,就没有新鲜血液,就可能成了一潭死水,所以适当的离职和流动能够起到激活的作用。当然,员工离职和流动如果太多太频繁,容易造成人心浮动军心不稳,不利于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这里,我推荐两种比较常用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方法一: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方法二:离职率=期间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期间新进总人数)*100%,或者离职率=期间离职总人数/(期末人数+期间离职总人数)*100%
方法一适用于人员相对稳定的用人单位,计算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离职率。
方法二适用于人员变化较频繁的用人单位,计算月度离职率,且这个方法动态体现了离职人员的变动情况,比较直观。
这里强调几点:首先,离职率这个数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最多统计到半年,统计全年的离职率其实更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数据太滞后了;其次,离职率这个数据要跟同行比,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嗨;最后,产生离职率的问题很多不在离职本身,而是在离职之外。
当然,对于有些用人单位而言,分门别类的计算诸如老员工、核心骨干员工等人员的离职率,或者员工的主动离职率,或者按照员工服务期限计算离职率等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