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塑造了太多经典的角色,无论是老谋深算的高育良,大公无私的李达康,正直勤恳的易学习,还是技高一筹的沙瑞金,初心不改的陈岩石,或是善于钻营的祁同伟,以权谋私的赵立春,贪得无厌的赵德汉,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用沉重的经历为我们阐释了官场的复杂与多样性。
而在官场之外,还有一条支线剧情,演绎了以郑西坡、郑胜利父子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从大风厂的“一一六”事件开始,郑西坡与郑胜利父子俩就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里,郑西坡为了大风厂工人的股权问题四处奔波,差点将陈岩石家的门槛踏破;郑胜利则吊儿郎当的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偏又歪打正着的成为很多重要事件的参与者。
看似无关痛痒的两个人,看似无关紧要的一条支线,却撑起了整部剧有血有肉的一面。
单就“一一六”事件来讲,如果没有郑胜利的网络舆论造势,侯亮平就不会第一时间致电恩师高育良说明情况,李达康和祁同伟也不会火速出现控制现场。

如果没有郑西坡给陈岩石的一通电话,致使陈老深夜赶赴大风厂坐镇,那么李达康或许就会听从祁同伟的建议“武力清场”,届时会酿成怎样的惨案,连沙瑞金都细思极恐。
郑西坡与陈老的接触,让底层人民开始在领导干部面前有了话语权;郑胜利在互联网掀起的一个小小风浪,微妙地打破了汉东官场的政治平衡。
这次事件后,李达康顺利搭上了陈老这个政治资源,悄悄地往沙瑞金身边靠拢,祁同伟错失良机,被高育良骂得狗血淋头。大风厂的工人们保住了自己的饭碗,虽然没米下锅,最起码还有锅。

这场由人民发起的自下而上的群体事件,借着陈老的东风和沙瑞金新官上任的一把火,终于在穷途末路之时迎来了转机,而“一一六”事件更像是一个导火索,不但成功吸引了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注意,也将高小琴的山水集团送到了风口浪尖。对此,郑家父子功不可没。
以郑家父子为代表的底层人民,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阐释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虽说“一一六”事件有覆舟之险,但是当侯亮平被诬陷之时,最终还是靠着大风厂的员工们一起帮忙找到了尤会计和蔡成功的司机。

人生百态,多是辛酸。前有宿舍管理员丁秀萍为反腐仗义执言,后有王文革是非不分用利刃逼迫陈老。在汉东省的这场反腐风暴里,无论是民还是官,好像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在本剧的最后,郑西坡退居二线,郑胜利荣升新大风董事长;与此同时,陈岩石溘然长逝,陈海终于苏醒。
旧去新来,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新一代人的使命重新开始,这是一种跨越阶级的交替与传承,无论身份如何,谁都逃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