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字】: 一语成谶
【成语拼音】: yī yǔ chéng chèn
【成语注音】: ㄧˋ ㄩˇ ㄔㄥˊ ㄔㄣˋ
【成语释义】: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不吉利的预言或不幸言中的意思。
【成语出处】: 《晋书》、《明堂火珠》
【近义词】: 一口道破、一语中的
【反义词】: 词不达意、言之无物、言不及义
【成语造句】:
1、离家赴美之前,他曾玩笑般言道:“没准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了。”不想竟一语成谶,客死他乡。
2、在芮成钢的自传中有这样一句:“曾经造就你成功的特质,也会让你的城池毁于一旦”。今日回观,一语成谶。

【成语故事】:
一语成谶的故事一: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天上掉下一块大陨石,落在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石头上赫然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人认为这是人为刻上去的,秦始皇当时也这么想,这不是破坏“和谐社会”嘛,于是,把这块石头周围住的人都抓来审问,最终也没问出个所以然。结果,按照秦朝的苛法,石头周围的居民都被杀了。但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变不了上天的安排,没多久,秦始皇死了,天下诸侯并起,果然是“始皇帝死而地分”。
一语成谶的故事二: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月亮将高升,太阳将浸没;那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就是使周国灭亡的人啊。檿yǎn〔檿桑〕,一种桑树。落叶乔木,叶互生,内皮可做纸,木材坚韧,可做弓、车辕。弧hú⒈木弓。
先秦时期史学经典之一的《国语·郑语》中,记录了西周时代周宣王在位时期的一则童谣:"?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立即派人捕杀卖桑弓、箕箭袋人。一对卖弓箭夫妇逃避杀戮逃离京城奔向褒国。
此时正好宫中一个宫女不夫而育,害怕之下将女婴丢弃,正好被逃亡夫妇捡到。这个女婴就是褒姒。
接下来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啦。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正应了“?弧箕服,实亡周国。”这句谶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