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东床快婿是关于何人之典故(东床快婿的由来是否和他有关?)

时间:2024-07-18 08:01:53

以前看一些古装电视剧时,会听到剧中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为你选一个佳婿、乘龙快婿、东床快婿等;前面两个我明白其中之含义,但是东床快婿我一直很迷惑,怎么或有这种说法呢(我真是孤陋寡闻了,还是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才略知一二),直到了解了一个故事,才知道源于哪里,故事是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 东晋时期书法家,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之称。(今山东)人,后迁会稽(今浙江),晚年隐居剡县。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后为内史,领。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被誉为""。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合称为""。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是王旷的第二个儿。16岁时被选为东床快婿。源于一封书信。

郗太傅(郗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信,求女婿。丞相回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回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具体的内容是:郗鉴有个女儿{郗璿(chī xuán)},年长二八,才貌双全,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以书信的形式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王丞相心想:还有这等好事,那得省多少媒婆钱和聘礼钱,反正我家儿子、侄子有的是,于是欣然邀约!)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怎么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众王府子弟心想:你小子挺有心计啊,在这等着呢,佩服!)

王羲之的妻子名为郗璿(chī xuán),出身高平郗氏。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写得一手好书法,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素有"女中笔仙"之称,可见其书法技艺非同一般。郗璿与王羲之生有七子一女,且王羲之所有的儿女都是她所生。郗璿的父亲和两个弟弟郗愔和郗昙、丈夫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等人都是有名的书法家,而郗璿本人的书法也毫不逊色,郗璿与王羲之成婚后,夫妇二人因有相同的爱好而经常在一起秉烛夜谈,相互探讨书法创作,恩爱非常。她与丈夫王羲之既是夫妻,也是挚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两人相濡以沫大半生,创作了无数美轮美奂的书法作品,堪称神仙眷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