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主流扎曲,至昌都与昂曲汇合后始称澜沧江。

澜沧江位置
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是中南半岛上的最大河流。
澜沧江河长2153千米,流域面积164376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面积的22.5%,年径流量为740亿立方米,仅占全河径流总量的12.8%。

澜沧江
二、高山峡谷河流
澜沧江位于怒江与金沙江、红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流域狭长呈带状,两岸支流短小。
昌都以上为上游,属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4500米,山地可达5500~6000米。扎曲在紫根寺以上的河段,昂曲在长马西以上的河段,河谷宽坦;以下河段,河谷收窄,为500~1000米,且河道比降增大,最大达10~15%。

澜沧江中游
昌都至旧州为中游河段,两岸高山对峙,河流深切形成相对高差达1000~2000米的“V”形峡谷,是我国著名的横断山“平行纵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平均比降2,4%,最大达8~10%。河谷两岸山高4500~5000米,最高峰梅里雪山达6740米。中游段德钦河口以下至维西段,河道多呈“S”形连续弯曲,水面宽一般为80一120米,最窄处如德钦小燕岩峡谷只有30~40米,多急流险滩。

澜沧江临沧段
旧州以下为下游,流域宽度增加,支流发育。较大支流有批江、漾源江、威远江、补远江等。山势较低,约2500一3000米,河多河谷平现,著名的景洪坝、橄横坝各长8公里。河道中险需急流较多,如坡脚滩,大黑渡第四滩,打环渡第二、三,四滩都是长1千米、落差10米左右的大险滩,最大比降10~12%,水流端急,无航运之利,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指船。

澜沧江上游
三、上下游水文特性不同
澜沧江流域南北跨12个纬度,流经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所以上下游水文特性均不相同。
河水补给来源:上游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占年水量的40%以上;中游为雨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尚有少量冰雪融水补给;下游则以雨水补给为主,占全年水量的60%以上。

澜沧江西双版纳段
各季径流量所占比重:冬季径流量所占比重由上游向下游递增,上游冬季径流量最枯,仅占全年径流量的7%左右。这是因为上游冬季在高原气流控制下,大地冻结,地下水不能畅流滋补河流的缘故。

下游则只占全年的10~13%;春季正相反,径流量古全年径流量的比重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下游春季径流量最枯,仅占全年的6%,而上游则占12%;夏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重上、下游分别为50%、40~45%;秋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比重上、下游差不多,为30%和30~40%。